你有觀察過你說了什麼?以及你說的這句話,真正想要表達的目的是什麼嗎?
讓我們一同來探討語言背後可能潛藏的意思吧!
NLP中的溝通模式
我們的大腦會自動篩選、過濾並將經驗轉化為口語表層結構,簡單來說就好像是–我們的大腦裡面住著一位魔法師(內部過濾器)
魔法師會因為你的環境、經歷等有不同的魔法配方(價值、信念、經驗、記憶、決策)
所以外部事件發生後,資訊進入到大腦中,經過魔法師的配方調和再參和入你當下的身心狀態(變數)後,才是最後輸出的行為表現(肢體反應、語言)
想像一下,如果我現在拿著一個粉紅色的包包,去大街上隨機詢問幾位路人他們對這個包包的看法時,我會得到什麼回覆呢?
我可能會聽到:
「好漂亮!」
「看起來不便宜吧?」
「他好小,應該放不了什麼東西吧?」
「我覺得這個顏色不好看….」
「這個包是名牌包嗎?」
「你是要賣包包嗎?」
各種不同的回答,但明明大家看見的都是一模一樣的粉紅色手拿包啊!
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?
大腦的篩選與過濾:刪減、扭曲、一般化
「好漂亮!」
「看起來不便宜吧?」
「他好小,應該放不了什麼東西吧?」
「我覺得這個顏色不好看….」
「這個包是名牌包嗎?」
「你是要賣包包嗎?」
這些回答的背後,可能隱藏著什麼樣的訊息呢?
其實只要再深入問一些可能被省略的問題,就能更加得到更深層的資訊:
A:好漂亮
● 參考問句:是如何漂亮呢?是顏色還是造型呢?
● 可能線索:這個人可能喜歡這款式的包包或是粉紅色?
B:看起來不便宜吧
● 參考問句:不便宜大約是指多少元以上呢?如何判斷這個包看起來不便宜呢?你通常都買多少元的包包呢?
● 可能線索:馬上就想到金錢,這個人有可能較重視金錢,或是在他的經驗中,這個款式的包是昂貴的,也需要確認他的貴到底是1000元算貴還是10,000元算貴?
C:他好小,應該放不了什麼東西吧
● 參考問句:什麼樣的尺寸你覺得比較剛好呢?你通常會放什麼樣的東西在包包裡呢?
● 可能線索:這個人可能比較務實,會先想到實用性,也可推測他通常都會帶比較多東西出門或比較大型的物品出門
D:我覺得這個顏色不好看
● 參考問句:你本身不喜歡粉紅色嗎?還是只是單純覺得跟這款包包不搭?你覺得什麼顏色好看呢?
● 可能線索:對方可能不喜歡粉紅色,或是他覺得有更搭配這個造型的顏色,詢問的過程中也可從中了解他喜歡什麼顏色
E:這個包是名牌包嗎?
● 參考問句:是什麼因素讓你覺得這個包像名牌包呢?你平常會留意名牌包嗎?
● 可能線索:對方可能會在意物品是不是名牌的?他平常有在關注名牌包?又或是他的經驗中有看過類似款的名牌包?
F:你是要賣包包嗎?
● 參考問句:通常會問你這個問題的人,都是要賣包包嗎?還是你想要買這個包才這樣問的呢?
● 可能線索:對方不直接回答你的問題,而是重新丟給你新的問題,是什麼原因讓他覺得要先確認再回答問題呢?是過往有相關經驗嗎?或是他很想要這個包包,所以省略你的問題,直接問出他心中所想的問題呢?
自我提問的技巧-更加認識自己
上面的問句只是參考,你可以用多種面向加以自由變化,但千萬要留意的是詢問的口氣要柔和
可以用好奇、開放的心態詢問,才不會像是「質問」而得到反效果!
當我們提高對語言、文字的覺察力,並透過提問重新覺察出言語間無意間刪除的資訊後
除了提升提問的精確度外,更可以幫助自己更加瞭解自已!所以請時時覺察自己說了什麼,這些言語背後可能傳達著什麼樣的訊息呢?
下一篇我們再來了解及還原更多被大腦刪減、扭曲、一般化的常見句型吧!
我是Ingrid-你的NLP生活教練